与辉共创
第二十五期企业家访谈
做好企业家综合服务,打造企业链接新生态
天通股份:三代人的薪火相传,天通潘正强的科创强国梦
“如果没有后辈继承前人的遗志,我相信企业很快就会背离成立的初衷。”对于潘正强而言,接掌家族企业,并非单纯的职业选择,更是一份对社会的深切责任,对未来的庄严承诺。
自1984年成立以来,天通三代人风雨兼程,四十载春秋蜕变升华,从最初筚路蓝缕的乡镇企业,到如今引领行业的上市公司。天通的故事,不仅是三代人接力奋斗的家族史诗,更是中国工业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这一历史巨变的生动演绎。
2024年5月,《奇辉面对面》来到位于嘉兴海宁的天通总部,对话天通潘正强。这场访谈不仅是企业辉煌历程的庄严回顾,更是对一位年轻接班人智慧、胆识与愿景的深度探析,展现了青年企业家如何在时代洪流中,续写企业传奇的不朽华章。
筚路蓝缕启山林,扶摇直上动九霄——从乡镇企业到行业龙头

“天通最早成立于1984年,当时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实现家用电器国产化,我们看中了彩电元件这一块,想让家家户户都能看上电视机。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由于核心部件高度依赖进口,电视机凭借昂贵的价格,成为了多数家庭难以企及的奢望。直到今天,许多人回忆起童年时蹭电视的经历,依然会感慨万千。正是基于这样朴素而伟大的梦想,潘正强的祖父和父亲在波诡云谲的改革开放初期,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商海,携手十几位乡亲,创办了海宁电子元件厂,誓要在这一片尚未开垦的领域中拓荒播种。
在那个一穷二白、物质匮乏的年代,创业之难,不言而喻。为了购买技术,潘氏父子只好跟银行借钱,带着几个年轻人去上海接受了两个月的技术培训。由于国内缺少专业的机床,父子二人决定购买砂轮作为平替,靠着十几名工人日复一日的耐心打磨,历经长达一年的数百次失败,终于在1985年秋,工厂成功生产出首批合格的彩色电视滤波磁芯,填补了我国彩电元件国产化的空白。
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,如春风化雨,彻底消散了“姓资”还是“姓社”的迷雾。经过对“三个有利于”标准的认真思考,潘正强的父亲主动找到郭店镇政府,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,认为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。1998年,元件厂成功实现“六年三改制”,把企业集体股全部量化、置换到个人,成立了浙江天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。
事实证明,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,改制后的天通发展势头迅猛,仅仅用了3年时间,公司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,不仅是中国软磁铁氧体磁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,也是全国证券市场第一家由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。之后的天通仿佛如虎添翼,先是荣耀加冕,赢得首批“浙江著名商标”的殊荣,随后又获得了产品质量国家免检的权威认证,接着更是攀上高峰,成功摘得“中国名牌”的桂冠。
渡海求学纳新知,归国治企兴旧业——从人才管理到制度改革

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承人,潘正强并非从一开始就立志要接班,然而当他直面与发达国家工业制造的差距后,潘正强的内心被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与使命感所触动,他决心发愤图强,从父辈手中接过家族的火炬,将企业精神推向新的高度。
海外求学期间,潘正强专攻生产管理领域,早已将德鲁克等人的思想精髓谙熟于心。回国投身家族企业后,他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改善公司相对陈旧的管理体系和人事作风。潘正强坚信,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为了推动公司改革,他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,“管理就是管人,但人是很复杂的,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没有办法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员工。因此,建立完善的制度是这道难题的最优解。制度管理比人的管理辐射广、链条长、效率高,制度建设好了,好比火车上了轨道,加点力就能跑得快。”
随着人才市场的更新换代,00后开始在职场上崭露头角,“00后整顿职场”成为了流行语。对此,潘正强表示:“尽管许多90后、00后成长环境优越,家中条件良好,可能缺乏上一代人那种拼搏的斗志,但不能忽视的是,依然有众多年轻一代渴望通过工作展现自我,实现人生价值。对于这部分充满上进心的年轻人,我们非常欢迎。我也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,包括内部晋升机会、外部学习资源,以及优厚的薪资待遇和公正的绩效考核,让他们有机会去争取、去展现。”
同时,潘正强也认识到,留住人才同样至关重要。为此,他亲自参与设计了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模式,健全了企业规范与制度标准,逐步实现了企业规范化、标准化、系统化管理。此外,潘正强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,全面推行SAP、ERP迭代升级。在潘正强看来:“管理公司一定要讲究数据,没有数据就支撑不了决策,数据体系要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。”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倘若处理不当,极易引发既得利益者的反弹。因此,潘正强在企业的招聘、宣传以及福利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重建工作,这一系列举措获得了新老员工的一致认可。作为初涉商海的青年企业家,潘正强深切体会到老一辈创业者的艰辛与不易。他坦诚表示:“对于我们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,看似简单的一步改革,其实背后所蕴含的难度难以估量。”
人道敏政承古训,商海弄潮显担当——从家族传承到社会责任

《中庸》曰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见识过国外公司发展历程的潘正强对此颇有感触,他深刻意识到企业传承的重要意义:“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,企业传承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形式本身,它不仅是一种神圣的使命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,但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的商业积淀,中国许多公司仍处于青涩稚嫩的成长阶段,大量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逐步淘汰,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公司内部治理架构趋于完善,职业经理人引领企业发展将成为常态,但在此之前,中国亟需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,担起重任。”
自加入天通以来,潘正强坚持以高标准、严要求来约束自己:“企业家实则比任何员工都要付出更多,几乎等同于全天候待命的007模式,需要将大量时间精力运用于企业经营、外部交流和战略布局等。”因此潘正强始终以父亲为榜样,积极学习父亲的领导才能与管理智慧,他坦言:“在公司,父亲依然是主要领导者,我们之间有明确的战略分工,在诸多议题上会一起探讨协商。”在此基础上,潘正强从未停止过独立思考的步伐,力求在遵循与创新之间,找到最佳平衡点。
深受父亲熏陶,潘正强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作为嘉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员,潘正强参与并推动了嘉兴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办的“青春共富 青企赋能”创新创业论坛、专项金融对接等30余场活动,为青年征集600多个就业岗位,还为新疆沙雅、四川阿坝等地捐赠爱心物资。潘正强认为:“企业家责任是一个多层次、多维度的概念。首先,它体现在对员工的关爱和培养上。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,更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,这既是对员工个人成长的负责,也是对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。其次,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和反馈上。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,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最后,还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。当今社会,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。企业家应当积极倡导绿色、低碳的生产方式,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,这既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,也是对地球家园的呵护。”
矢志不渝勤涉远,初心不忘勇攀巅——从初创宏愿到未来展望

打开天通的官网,TDG的英文简称赫然醒目,与全球软磁电子领域的霸主TDK只有一字之差。回顾公司创立之初,潘正强的父亲立下了“赶超TDK”的宏图壮志。行走在科技创新的曲折道路上,天通自始至终都紧盯着行业最高的山峰。正是天通的企业文化,引领着每代天通人不断地攀登极限:“以全球化发展为目标,以振兴中国科技产业为己任,创新图强、报效社会。”
作为企业管理者,潘正强每天都很忙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每天都在做“卷王”。对于生活和工作上的平衡,潘正强表示,只能挤掉自己的个人时间,要比员工更卷才行。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,潘正强也会为自己寻找一些宣泄方式。闲暇之余,潘正强最大的爱好是登山,他将其视为磨砺意志的修行:“我认为登山是对人性极限的最好锤炼,尤其是在体力与意志濒临崩溃的边缘,如何咬牙坚持,这一过程与企业经营有异曲同工之妙:一方面,行进途中有诸多艰辛,或许在某一刻,你会质疑为何踏上这条道路,正如企业管理中遭遇到的棘手难题,苦寻对策而不得,内心充满煎熬;但当你达到顶峰时,所有身心疲惫与自我怀疑,全都烟消云散,取而代之的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与自豪感,企业经营亦是如此,当你克服重重挑战,年终回顾时看见做出的成绩,就会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。爬山过程中经历的苦难可能是常人无法忍受的,但登顶之后所见到的风景也是他们看不到的,满眼的风光,触到灵魂的生命感受,只有自己能体会到。”
站在前人肩膀上,潘正强也在攀登着属于自己的高峰。他认为,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,虽然由于国家的重视,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发达国家也不会原地踏步,这既需要全国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努力,也需要日积月累的时间沉淀。与此同时,潘正强更加认识到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的重要性:“做制造业需要沉下心来,做长远的、可持续发展的事,把企业命运融入时代洪流,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。”
创新创收铸辉煌,利国利民谱华章——从科创营收到社会责任
在潘家三代人的接力奋斗与不懈追求下,天通在企业盈利的征途上高奏凯歌,业绩屡创新高:2013年,公司盈利额突破1200万;仅仅两年后,这一数字飙升至6300万;2018年,年度盈利额跃升至2.8亿;2022年,天通更是实现了6.7亿的净利润壮举。
多年来,通过不断推动科技创新、产业要素配置改革以及产业转型升级,天通在“材料+装备”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下,形成了电子材料、电子模组、智能装备和绿色能源四大业务模块,集生产、科研、销售为一体,成功培养孵化了博创科技、昱能科技等多家泛半导体领域的上市企业。潘正强介绍道:“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材料制备技术,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,在全球高端磁性材料、蓝宝石晶体和压电晶体材料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”
时至今日,天通已成为高端软磁材料的领军者。潘正强称:“全球软磁铁氧体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,日本以技术领先,中国在产量上占据优势,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。目前云计算、大数据、5G、物联网、无线充电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保持较高速增长,天通正把握市场发展趋势,推动软磁材料向着新兴领域发展。”
此外,受益于 LED 以及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巨大需求, 蓝宝石材料需求量也在持续快速增长。作为现代工业重要的基础材料,蓝宝石材料是硬度最高的氧化物晶体,具有高硬度、耐磨性、高温稳定性等特点。2024年5月,第16届德国光电激光展OPTATEC在法兰克福举行,天通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蓝宝石供应厂商首次参加此次光学展。OPTATEC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致力于光学技术的专业展会,仅向业内专业观众开放。潘正强说:“接下来,天通还将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,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,提升公司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,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。”
潘正强始终坚信,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对国家与民族怀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,将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、民族兴盛、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,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,与社会共荣共生。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天通的历程不仅是家族企业接力奋斗的见证,更是一部中国工业自强不息的史诗。从艰难初创,到引领行业的辉煌,再到全球舞台上的矫健步伐,天通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对责任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憧憬。
潘正强的智慧与决心,不仅续写了企业传奇,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典范,证明了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,既传承经典,又勇于创新,方能屹立潮头。天通的故事,是对初心的回响,也是对未来的呼唤,激励着每一位追梦者,无论风雨变换,矢志存千里,必勇争先,心向辉煌。

